PART1 身為女孩

壓迫女性的女性

文/葉櫻

  性別話題其實並不如我們以為的那麼遙遠。老師在神話課上說:「日常生活中,無一不是象徵。顏色、話語、用物,無一不在型塑你對自己的認知,也在讓你潛移默化地服膺某種應有的角色,引領你符合某種想像或規範。」

     聽到這席話的當下,突有醍醐灌頂之感,並且深以為然。那天,我終於全盤理解了過去那些無可名狀,卻又確實存在於話語或行動背後的情感與暗示的真相,它們因被凝視而化為實體,供我指認判別。如今我終於了解,原來那些話語與行動,是如何形塑出如今的我,一個女兒,一個女孩,以及一個女人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 約莫小五的時候,有一次跟著父母親回祖母家,才安頓下來,父母便又驅車離開,臨行前要我乖乖在家等著。大約是去拜拜吧?記憶不太清楚,是因為這種事情向來是屬於大人管的,與小孩子無干。父母出門後,我便一個人在祖母家的客廳百無聊賴地看書,不知過了多久,便聽到開門聲,接著大姑進來,看到只我一個在沙發上,便問我:「爸媽不在家嗎?」「不在。」我回答,心裡其實覺得有些尷尬,我們實在說不上話,因為她總是把媳婦應該怎樣怎樣、女兒應該怎樣怎樣掛在嘴上念叨,所行的一切都十分傳統,節日拜拜也都要照著規矩來,時常讓我隱隱感到束縛與責備。

     然而她得到答案後卻並沒有走,而是半晌不做聲,我也沒有抬頭看她,不知道她站著是為什麼。後來她終於決定轉身,離開之前,卻朝我丟下一句:「妳爸其實是想生兒子,結果又生到妳。」接著便頭也不回地走了,留下我困惑而驚訝地抬頭。

     沒有回答她,一來是不必要,二來也是其實根本不知道能回什麼。當下只覺得整件事情有種超現實的荒謬,前言根本不搭後語,這句話也幾乎不像是個長輩能說出口的話。而雖然當時並不甚明白背後的意思,但也準確地捕捉到了她似是想要以此來傷害我的感情,並同時暗示兒子是好的,而我是個女兒,是不被期望卻又蹦出來的,意外的錯誤。

     母親回來後,我悄悄地跟她說了,她難得露出慍色,說怎麼能趁著大人不在的時候,對小孩說這種話。又認真地對我說:「不要理她,那是她自己的想法,生了三個就為了生一個兒子。」

     記得當時便安心下來,覺得自己十分安全,因為我是被愛的,無關性別。而從當時候開始,我便開始意識到性別的差異,並以此為契機,開始閱讀許多討論性別的文章或書籍,也修習了一些關於性別的課程,觀看其他人寫下的經驗故事,才發現原來當今這個號稱男女平等的年代,還有許多近乎荒謬的現象,還有人會以性別做為攻擊的武器,甚至以此分割親情與愛情。然而,最讓我震驚的,還是有許多年長的女性也成為了推手,她們不僅默認了這樣的價值觀,甘願生活在這樣的框架裡,還試圖將更多年輕的女孩塞進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 現在想來,那該是我第一次對性別的叩問。這一路上,看見許多人分享自己因為身為女兒或媳婦,而受到的委屈與哀傷,總是心有戚戚。雖然我是相形之下幸運的那個,從小就被捧在手心,能夠自由地生長,鮮少遇見那些不公與憂鬱。然而我所能做的,也只有寫下更多,讓更多女孩知道:

 

性別沒有高低優劣,妳沒有錯,妳值得被愛,而這個社會,需要我們一起堅定而溫柔地一同改變。